他们在成长 他们在进步
记成立于4月13日的水泥新班组的磨工们
原制备车间生料磨6台磨机技改为水泥磨后,在全体技术人员和操作工的努力下,质量达标,至今已生产水泥15.365万吨。9月份平均台产达到16.93吨/时,创开机以来几个月的新高。6台水泥磨机的正常运行,为今年的较重的水泥生产任务分了不少忧。这喜人的成绩得到车间领导的肯定和赞扬,当然这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。
上半年,水泥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后,水泥车间领导急厂部所急,决定开启刚技改好的原生料磨6台磨机。那人员怎么办呢?车间决定抽调3名原制备车间生料磨操作工去当师傅,顺着带6名新工人,并组建成一个新班组。
新班组成立的那天是4月13日,由于许多机器设备有将近半年多的时间未开,设备都处于半瘫痪状态。车间领导召集9名新老磨工开了一个现场会,说明了情况,要他们在缺少人员的情况下发扬一不怕苦,二不怕累,连续作战的虎山传统,白班一定要把前期工作做好,晚上一定要赶在22时启动磨机生产水泥。
一声令下,3名老师傅带着6名新工人立即忙开了——检查6台磨机的各个螺丝,12个稀油站,24条皮带、减速机、收尘器、斜槽等。工作量大,任务重可想而知,但每位师傅分工、划片明确,哪儿不行,就找哪个主管师傅,同时他们又各司其位,各就其职。在大家共同努力、互相帮助下,磨机在当晚22时准点启动,到第二天早上8点共生产水泥(PC32.5)447.3吨。
在生产中摸索,在摸索中探讨,在探讨中总结,是这个新班组在工作中经常的话题。“这台磨机产量怎么这么低呢?”“磨机通风量怎么这么小?”“物料从磨头进到磨尾出一般要几分钟?”由于许多新工人都是“半路出家”,师傅们便起着“传、帮、带”的关键作用,手把手仔细地教他们。有些新工人对于水泥质量要求不是很懂,师傅们便经常带他们去摸细度,教他们识别细度的办法,教他们去辨别哪种物料的易磨性,去辨别哪种物料水分的多少,SO3高低,让他们懂得在物料的变化中操作时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。新磨工们边干边学,不懂就问,很快掌握操作技术并投入到生产中去,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能手。
凭着对磨机的责任心,他们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地工作。同时,他们也相信有付出,便有收获。
邱东军